中国盐业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行业,我国也是世界上产盐历史最早的国家,近十几年以来,盐行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制盐工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企业组织结构总体处在“小、散、弱、乱”、经营粗放、行业准入门槛低的矛盾和问题也在逐渐显露。
第一产盐大国
专家介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产盐大国。2006年我国盐的总产量达到5800万吨,其中:海盐占53.2%,井矿盐占37.4%,湖盐占9.4%。原盐总消费量为5600万吨,其中,两碱工业盐占80%,食盐占15%,其他占5%。原盐进口201万吨,出口83万吨。
盐矿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矿产资源,基于人类自身对盐的需要,盐矿也就成为人们认识最早、勘查和开发利用最早的矿产,中国也是世界上产盐历史最早的国家。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盐行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原盐产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00万吨增长到目前的近6000万吨,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我国产盐历史悠久,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全国23个省、区、市分别赋存古代岩盐、现代盐湖和海水资源。1800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上有广阔的滩涂及取之不尽的海水,沿海10个省区市盛产海盐,中南、西南10个省区主要生产井矿盐,西北几个省区主要生产湖盐。井矿盐区及湖盐区已探明的盐储藏量达10万亿吨以上。
近几年,氯碱工业和纯碱工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制盐生产能力的增长,海盐产能增长10%,主要集中在山东;井矿盐增长45%,几乎遍布于所有的井矿盐产区;湖盐增长18%,主要集中于青海和新疆。中国的海盐及湖盐占盐的总产量比重呈下降趋势;到2010年,井矿盐的产量有望超过海盐产量,必将在我国盐业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全行业资产总额为502亿元,销售收入335亿元,实现利税63亿元。
依然面临挑战
中国盐业协会专家黄伟表示,尽管盐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开放的深化,盐行业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步地显露出来,与党的“十七大”提出“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与我国作为一个产盐大国的地位也很不相称。
首先,我国制盐工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企业组织结构总体处在“小、散、弱、乱”的落后状态。全国现有工商登记的制盐企业840余家,平均产能8.8万吨左右,(如果以独立的各类规模的经营实体计算,共有1800多家,平均产能只有4万吨左右),原盐产能前20位企业的生产能力仅占总能力的42%,10万吨以上的企业数量不到总数的10%。而美国3家大企业的产量就占全国总产量(4800万吨)的90%以上。
其次,经营粗放,制盐工艺技术及装备相对落后,产品品种少,劳动率低下。大中型海盐企业的机械化率仅达到60%,国外达到90%以上;生产面积平均单产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4;澳大利亚一个300万吨的海盐场只有120多人,而我国100万吨的海盐场却有4800人。大型井矿盐企业的综合能耗是国外先进水平的近2倍;我国盐的品种只有100多种,而美国、日本已达到上千种。 黄伟还数字代表,服务业监管窗洞低,总体性流通业构造还所需进一步持续推进一个脚印提升。盐业非常多的没落的技术和扩产都没得赢得决定和击败,改变的盐商品的质量的管理条件规定、的管理条件规定和业务条件规定还不可能真实持续推进制盐工业制造的流通业强制升级;一系城市和中小型企业的不予我国岗位职责行业预核,私自、片面性、低技术水平发展制盐业务、片面性放大扩产的想象仍时有再次发生,产多于销的不好决定从未没得去掉,盐、碱业务不模块化,部分圆的直径性格不有效率,从而造成产品局部地段餐饮市场恶变竞争力,给我国、城市和中小型企业的从而造成为了过大经济损失。